加载中...
【哲学笔记】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与经验论哲学 | Lost Key
0%

【哲学笔记】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与经验论哲学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与经验论哲学

1.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实验科学和经验哲学始祖

培根生活在1561年到1626年之间,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实验科学和经验哲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早年从政,之后锒铛入狱,出狱之后对政治心灰意冷,便专注于学术。所以他的著作基本都是17世纪发表的。

2. 17****世纪西欧的时代精神特征

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极为重要的文化变革,即宗教改革。14-16世纪,南意大利发生了文艺复兴,而北部欧洲以德国为中心发生了宗教改革。当时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北方朴素虔诚的德国人以及北欧的民族对于罗马天主教皇为代表的那些南方民族打着宗教信仰的大旗干着蝇营狗苟的邪恶勾当的行为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南方民族虽然有文化,有教养,但是他们道德堕落、信仰虚假。所以马丁路德为首的这批北方的思想家包括人民就发动了一场反对南方罗马天主教会腐败堕落的一场文化运动,这就是宗教改革。

早期的基督教徒们信仰十足,教父们将基督教推到了最高位。而随着基督教的一统天下,不断发展,掌握了权力,基督教会就开始走向了堕落腐败。所以到了中世纪后期,到了16世纪的时候,教会腐败极为严重,这也就激起了一批虔诚的基督教徒们的反抗、愤怒。所以宗教改革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重振基督教信仰。所以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史因信称义,即一个人只是因为信仰才被上帝拯救,不靠任何其他的东西。

但是信仰不仅砍向了南方罗马教廷的腐败堕落,而且也砍向了新兴的科学理性精神。16世纪改革中最重要的口号是唯独信仰、唯独圣经、唯独恩典。所以到了17世纪,就出现了新的时代潮流——理性的充分觉醒,就是要用理性来突破信仰的权威。

在信仰独断的时代,哥白尼生前不敢发表自己的日心说;布鲁诺因为主张日心说被烧死在意大利的鲜花广场;伽利略不得不在悔过书上签字。

而到了17世纪,一批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在哲学上,出现了托马斯·霍布斯、弗兰西斯·培根、约翰·洛克,还出现了笛卡尔、斯宾诺莎以及莱布尼茨。在科学上出现了伽利略、开普勒、惠更斯、波义耳、列文虎克以及牛顿。

所以我们称17世纪为理性的时代,而这种科学理性主要就表现在怀疑精神和经验主义。怀疑精神是针对信仰而言的,以此打破信仰的浓郁氛围,突破信仰的藩篱。但是17世纪的怀疑精神不同于古希腊的怀疑主义,并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它是为了找到那个不可怀疑的东西来进行怀疑的。所以它的目的是通过怀疑去找到不可怀疑的东西,那就是经验。于是就形成了怀疑主义开道,经验主义最后奠基的画面。

而这个经验又可以分为两个经验,一个叫外在经验,一个叫内在经验。外在经验就是通过我们的感官感受事物,通过感觉获得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内在经验就是对于自我的意识,我们每个人通过内在经验意识到我们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这也就是近代科学和哲学的起点。所以17世纪产生了两个哲学流派,一个是外在经验导致的经验论哲学,由培根代表,另一个是内在经验导致了唯理论哲学,由笛卡尔为代表。经验主义的观点是,我们通过感官去获得大量的经验,从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发展出科学;唯理主义的特点是强调对自我的反思,首先要把自我树立起来,然后以此为起点经过逻辑的演绎推论出所有的知识论。

17世纪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对自然的发现。这个自然并非是狭义上的自然,这个nature既是指自然界的自然,它也是指万物的本性。所以就出现了两个自然,一个是外在自然,那就是自然界;一个是内在自然,就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本性,也就是理性,而理性体现为一系列的逻辑。前者更多是经验论关注的对象,后者更多是唯理论关注的对象。

英国是最早在科学和哲学上觉醒的国度,在17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思想氛围,叫做自然神论。自然神论也信上帝,但是它把上帝说成是一个理性的创造者,所以17世纪还有一个油画来表现上帝,就是手持圆规创造世界的形象。上帝的理性一方面表现在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一个方面表现为我们主观的思维逻辑。这两个东西都是上帝理性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逻辑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这就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四假象(怀疑精神)

弗兰西斯·培根作为经验论的创始人,典型地表现了一破一立,通过怀疑精神来破除过去地知识体系,通过一套新的逻辑来研究出认识世界、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

关于他思想里的破,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叫四假象。培根最著名的话是“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是,培根认为天国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不着边际的,而只有自然界的知识才是真实的,我们只有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才能后的支配自然的力量。但是很可惜的是,培根认为现在依旧有着很多的假象妨碍着我们获得科学的知识,所以首先要从破除这些假象开始。由此培根就提出,有四个假象妨碍着我们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

第一个假象是族类的假象,也就是人性的偏见。我们人是一个族类,和任何其他的生物都是不同的族类,而我们作为族类就会有这先入为主的思考方式。我们总是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按照我们人类的习惯来思考,比如我们人干什么事情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我们觉得自然界也有目的性,比如托马斯·阿奎那的目的性证明。而培根认为,自然界哪有什么目的,只是人有目的。就像是我们一日吃三餐,我们也给宠物一日三餐,可是宠物哪有这样的习性呢,是我们人把我们的习性加在它的身上了。不同的事物,族类不一样,它的想法与思考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而我们总是喜欢把我们人的偏见加到一切非人的事物之上,这也就会导致错误的见解。

第二个假象是洞穴的假象,也就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个洞穴假象就来自于柏拉图所提出的洞穴说,培根借此认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之中,生长环境不一样,教育环境不一样,我们最后形成的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人在无神论的世界中长大,那么就会认为世界上没有上帝;你受唯物主义的教育,那么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从根本上就是物质的;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有神论的世界里,大家都信仰上帝,那你就会觉得上帝是存在的。这就形成了人的成见,也就决定了最后思想的形成。这就是洞穴的假象。

第三个假象是市场的假象,也就是概念词语的误用。市场上有充斥着很多赝品,同时还存在着很多的假币。同样的,在学术和研究环境里,我们的很多概念都是假概念,空洞无物。培根的这个说法主要是针对中世纪的一些概念,比如必然偶然、形式的概念。这些概念人们都是听不懂的,也是摸不到的。而从17世纪开始,以英国为开端,一大批新概念开始出现,这批新概念开始取代旧概念,并且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很熟悉,比如物体、运动、时间、空间、速度等等。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概念,而多个时代的概念填充会导致混乱,所以培根是想要破除中世纪的一些经院哲学的空洞无物的概念,而重新引进一批新概念。

第四个假象是剧场的假象,也就是对权威教条的盲目信仰。培根说我们喜欢崇拜偶像,就像我们看戏,我们就把舞台上那个演员的角色当作真人了。我们看哈姆雷特我们就会崇拜哈姆雷特,我们看俄狄浦斯王,我们就会崇拜俄狄浦斯王。这个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从13世纪开始,亚里士多德哲学开始成为欧洲所有大学的必修课,而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形式逻辑所注重的演绎三段式在培根看来是空洞无物的。所以培根认为,我们把亚里士多德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当作剧场上的偶像加以崇拜,实际上这种东西都是空洞无物的。

所以他想要颠覆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形式逻辑。

4. 科学归纳法(经验主义)

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然后立起了科学归纳法。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科学归纳法就是来自于培根。在培根之前,也有归纳,比如亚里士多德也涉及到了归纳,但以前的归纳水平比较低,是简单的枚举。比如找10000只天鹅是白的,那么我们就得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而这样子的归纳只要有一个反例就被颠覆了。并且由于这是数量,所以很难防止第n+1个现象出现,所以之前的归纳是不科学的。

而培根是科学归纳法,并非是简单的枚举,而是通过比较,类比以及理性的论证从而总结出一套方法。亚里士多德的方法主要是形式逻辑演绎,他在他的作品《工具篇》里讲述了他的演绎方法。而培根争锋相对,写了本书叫《新工具》,并且在书中将他的方法称为三表法。

第一个表是本质或具有表。培根举例,如果要研究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那我就寻找在本质或具有表里面所有具有热同时又具有另外一种现象,比如有热有光,那就可以搜集太阳、火;再比如有热没有光,那也可以搜集到比如摩擦。这样就搜集热和各种各样的东西之间的关联性,这就是本质或具有表。

第二个表是差异表。之前找到了有光有热的,那现在去寻找有光但是没有热的,比如月亮、萤火。这就是差异表,也叫否定表。

第三个表叫程度表或者比较表。这一个就是把之前的本质或具有表与差异表放在一起比较,从而研究事物和热之间它的共变关系。比如是不是光越大,热就越热;是不是摩擦越厉害,这个热就越高?

所以,科学归纳法就是从感性的观察和实验出发,经过理性归纳而上升到真理的知识。

喵喵喵~赏点小鱼干叭!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